不久前,以两位美国大爷激情对抗为主线的“政治情景剧”《美国大选》,燃烧了世界各地无数吃瓜群众的中二之魂,75岁特朗普VS79岁拜登的竞争就像是电影一样不断地出现反转,我们在“一夜翻盘”中惊叹、也在“特朗普式自定义胜选”中凌乱,好家伙,还有比这更燃的吗?
你别说还真有,可能中二本就是美国公知们的祖传性格吧。钨钢圈里火了好一阵的“上帝之杖”,就与大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如果说大选是政治迷们的狂欢,那“上帝之杖”就是军事迷们的快乐源泉...
“上帝之杖”全称上帝之杵天基动能武器系统(RODS FROM GOD),光听名字就很中二了对不对,传说美军自2012年开始研制,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“上帝之杖”的部署。
该系统由位于低轨道的两颗卫星平台组成,其中一颗卫星搭载有名为“上帝之杖”的金属棒,该金属棒由钨、钛或铀金属制成,直径30厘米、长6.1米、重达好几吨。不依靠任何弹药,完全依赖动能撞击来对目标产生破坏力,对目标进行纯物理攻击。
等等,这不就是从特别高的高处掉下来的一根“杆子”?非也,这款“高空坠物”可不是闹着玩的,小编总结了这根“杆子”的“理论破坏力”,保证惊掉你的下巴:
▲“上帝之杖”的威力 ▲
第一,“上帝之杖”威力堪比核武器。
它能在卫星制导和小型火箭助推下,利用自由落体加速度以每小时3.9万千米的流星速度击中目标。
不依靠任何弹药,完全依赖动能撞击来对目标进行破坏。并能击穿地表深入地下,由于它是由高密度的金属构成,短时间释放的瞬时压力形同核爆炸。
第二,“上帝之杖”打击范围广。
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内,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非移动目标实施无死角打击。
第三,“上帝之杖”的打击速度非常快。
从脱离太空轨道到击中地面目标仅需十来分钟,仅为洲际导弹的三分之一,能够收到“先敌打击、先敌制胜”的效果。
第四,生存能力极高。
搭载“上帝之杖”的卫星平台通常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太空轨道上,这是一般飞机和导弹都无法攻击的高度。
第五,环境污染甚小。
相比于核武器,由钨、钛或铀金属制成“上帝之杖”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。
所有的从无到有,都会在研发阶段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“上帝之杖”自然也不例外:
▲“上帝之杖”研发困难点 ▲
一是如何发射到位的问题。
发射携带大量高质量“上帝之杖”的卫星平台,必然需要足够的动力。
二是高温损耗问题。
进入大气层之后,必然因空气磨擦而出现弹体过热问题,弹体过热将直接导致内部精密电子元件受损、弹体磨损或解体。
三是精确制导问题。
由于其采用末制导,通常在进入大气层前通过控制姿态角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,然而在进入大气层后弹体必然受到空气流动、密度差异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加之速度过快,没有尾翼修正,难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。
四是成本极高,打击效果却未可知。
对“上帝之杖”计划来说,最大的难题恐怕还是高研制成本。据称,建造“上帝之杖”所需的卫星平台及将其送入轨道的费用至少为10亿美元;如果使用今天的航天运输系统将高质量的金属棒送入轨道,其成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且“上帝之杖”迄今为止从未进行模拟实验,所以美军所描述的攻击效果都“仅供参考”。有专家推测,由于其速度过快,在对大型建筑群等目标的打击上很可能起不到致命的效果,顶多就像高速飞行的子弹撞击玻璃一样,在目标上穿个直径为30厘米的“小洞”,如果真是这样,那真是赔了成本赚个寂寞了。
有文章称,未来“上帝之杖”若能实现在发射井或战略核潜艇进行发射,战争形态将发生巨大改变。一场中小型战争半天便可完成,余下便是收拾残局。这对美国霸权主义者有极大的吸引力,美国太空军事化的野心由来已久,“星球大战”的提出便是明证。
如同核武器一样,中国也许只能采取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的方法,才能保护自己,才能令霸权主义者对太空军事化的妄想有所思量,考虑其代价可否承受得起。